最近,我女儿一家来探访我们,我们非常高兴,因为疫情的关系,我们也很久没有与他们在一起,我们特别开心能看到两个小孙子。他们一家来住了两个半星期,11日清早五点钟就开车回去他们的家了(路程远,开车须要12个小时左右)。
他们走了之后,我们还要收拾一下他们的房间。我和太太一起收拾。我发现我的女婿没有做一件事情,(我以为他会做的,因为他以前都会做)这事情就是将portable baby cot 折叠放好;我一个人做不了这事情,所以我有一点不开心,说一句话,“唉!他没有放好baby cot”。太太听了我这句话,就回应“你不要怪责他,他一清早起来,赶着回去,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”。
人与人之间有误会,是司空见惯的,因为这个世界堕落之后,每个人眼中都有许多的“梁木”。眼中的梁木,使人容易误解他人,甚至误解自己与上主(神),影响了每个人与他人、与自己和上主的关系。因此,我们都有误解或怪责他人的倾向。这样的误解和怪责(特别是当着他人面前或背后的指责),可能会带给他人有羞愧感。
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梁木眼光看人,我们应该用天父的眼光看人和事件。天父的眼光看我们“甚好”,这“甚好”眼光充满了愉悦美好及满意欣赏(神在创世记第一章里的眼光)。所以我们看人应该是觉得他是美好的、满意的和值得欣赏的;简单一点说,是用爱心、怜悯心和站在他的背景与情境来观看他,了解他,爱护他。这不是说天父美化罪恶;亚当夏娃犯罪后,天父指出他们的罪过,但是天父还是用甚好的眼光看他们,天父还是爱他们,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要,用兽皮制造衣服给他们(预表了以后拯救的道路),这样,不但不会制造羞愧感,反而制造价值感和荣耀感。亚当夏娃被神赶出伊甸园, 但是神却没有放弃他们,因为祂的甚好眼光。神最后拯救了犯罪的人类(亚当的后裔)。
这一次,我的眼光是带有梁木的,太太的眼光是接近天父甚好的眼光。
让我们都学习祂甚好的眼光,在人与人之间营造起初伊甸园的气氛。
主内
Andrew道书林长老